|
主题:《护士人文修养》前言 [收藏主题] |
世纪之初,护理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。随着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转变,护理的理论体系、功能任务、工作内容、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,表现为: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文精神;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;护理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;护理科研开始引领护理实践等。这些无一不向社会昭示了护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,体现了护理是科技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的专业。 然而,由于各种原因,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人文底蕴的先天不足,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理专业的提升。因此,近几年来,加强护士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界的共识,护理美学、人际沟通、社会学等课程在很多院校相继开设。但是人文科学的涉及面相当广泛,如果这些内容都作为课程开设是不现实的,且有些知识点在相关课程中容易出现重复。因此深入探讨护士人文教育的途径、内容和方法,是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。《护士人文修养》这本书就是作为加强护士人文教育的一种尝试。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:以适应社会对21世纪护理人才的需要为宗旨,以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,以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有机结合为特色。尽可能做到:(1)体现护理岗位对专业人才人文知识和素质的要求——针对性;(2)体现护士应掌握的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点——理论性;(3)体现教材对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修养的指导帮助作用——实用性;(4)体现人文学科知识点与护理专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——创新性;(5)体现人文教材所特有的文字色彩——可读性。 本书的主要特色是:1.内容优选,实用与发展兼顾。在编写内容上,根据护士应具备的人文修养要素,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精选和整合,重点阐述护士人文知识教育中较为重要、且在本系列教材中未单独成书的六个内容,即社会学、文化学、美学、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、科学思维及信息学习素养。这些内容的选定,既考虑了护理临床的工作需要,也考虑到护理人员自身的发展需要,具有实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。
本书的写作团队由护理专业教师和人文社科专职教师组成,统稿由主编史瑞芬、副主编周柳亚、关鸿军完成。编写分工如下: 第一章 梁 立(杭州师范大学) 第二章 周柳亚(杭州师范大学) 第三章 史瑞芬(南方医科大学) 第四章 张涌静(山西医科大学) 第五章 郑舟军(浙江海洋大学) 第六章 关鸿军(哈尔滨医科大学) 第七章 陈 瑜(南方医科大学)(兼秘书) 人文科学知识浩如烟海,本教材辑入的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,难免挂一漏万;加之对护理专业人文知识的整合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,更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,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。我们真诚地期望广大护理界同仁予以斧正,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。 本书编写过程中,得到了编委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,得到了九江学院医学院院长涂明华教授的具体指导,在此深表感谢。 人文,为护理学注入灵魂;发展,让中国护理与世界同行。我们相信,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,这一天并不遥远。 编 者 2008年5月 |
|
分享到 | 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<上一主题 | 下一主题 > |